猪价跌了又跌,猪价跌了又跌什么意思
- 38
- 2025-04-15 12:40:21
- 28
- 猪价断崖式下跌的原因?
- 猪价接连下跌,养殖户叫苦不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猪价迎来“十一连跌”,为何近期猪价下跌?会跌成“白菜价”吗?
- 猪价紧急变脸,再次下跌!市场发生了啥?
- 今日猪价下跌,养猪难,明明市场缺猪,为何猪价还下跌?
猪价断崖式下跌的原因?
原因无非三个方面。
2.其一,是猪肉消费的持续疲软,由于天气炎热,猪肉还在消费淡季,人们购买猪肉的欲望不大,特别是节后猪肉消费愈发惨淡,导致市场猪肉走货明显滞销
3.而随着这几天猪价的断崖大跌,白条批发持续回落,贸易商采购备货积极性大幅下降,屠企不得不拿猪价开刀,压价调控降低风险。
4.其二,产能的释放,抛售的出现。
5.随着生猪产能的陆续恢复,前期扩增的产能也在陆续释放,猪价下跌本属正常,但是随着五一过后猪价崩盘的出现,导致养殖户压力倍增,为了避免风险,不仅牛猪抛售成风,市场标猪也被迫加入了抛售的队伍,一时之间肥猪充市,养猪户排队卖猪,加剧了猪价的整体回落。
6.其三,进口猪肉的大量增加也是猪价下跌的一个关键因素。
7.虽然猪肉价格跌了不少,但是肉类进口数量仍在加大。
猪价的下跌,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一定的影响,毕竟猪肉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当粮肉比出现过高比例的失控局面时,国家会及时出手控制,比如投放战略储备肉等
2.猪肉的下跌也与生猪市场存栏量以及出栏量也有很大的关系,各大生猪养殖集团陆续公布了第三季度的财报,得益于猪价的提升,各大集团第三季度的生猪出栏量较上半年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这种态势也持续到了第四季度,也就是说现在市场生猪供应规模充足,导致了猪肉的下跌。
3.猪肉出现三连跌,与广大的养猪户恐慌行抛售也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散养户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生猪存栏量。散养户最大的养殖特点就是当生猪价格上涨的时候,就认为价格还能涨,到了该出栏的猪就不着急出,继续等价格继续上涨。可一旦价格出现小幅度的下跌,就回马上进行抛售,你抛我也抛,这就造成了市场上突然大量生猪突然出栏,而各大屠宰企业也趁机压低价格,造成生猪价格下跌
目前猪价一反常态、持续下跌,存在有4个深层的原因,现分析如下,以供养猪户参考,希望能够对养猪户了解目前猪市行情有所帮助。
1 养猪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过去,养猪主要以农村人养猪为主体,以农村家庭养猪为主要形式,以集体和专业户养猪为辅导作用,生猪养猪规模比现在要小很多,并且生猪产能比现在要低很多,因此,生猪市场供给是非常有限度的,基本保持与需求相适应的程度。 这样就会使平常正常的市场行情,处于供给与需求相适应,相一致,相平衡。 但是,一到重大节假日和冬腊月的腌腊时候,就会出现生猪供给小于需求,使生猪价格上涨,被养猪户称为“逢节必涨”,也形成了一种市场规律。 这种规律,在目前已经失去了它的规律性,因此现在的养猪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现在农村家庭养猪,即散养户基比重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农村中大型养猪专业户,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养猪行业的养猪公司等连锁企业或集团公司,为主要形式。 这样都是以规模化、科学化、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养猪业,促使养猪规模巨大,育肥生猪出栏快,生猪产能已经超过了过去一大节,使生猪市场供给量非常巨大,使目前各地养猪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生猪市场供给大于需求。
2 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出现了变化 目前猪肉消费市场,并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农村,因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相比悬殊非常巨大,城市人口是农村人口的几分之一。 另外,目前猪肉消费主要是以腌制腊肉和灌制腊肠为主要消费形式,而需求量并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 农村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以进城务工为主要形式,自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响,3年来,打工人挣钱非常不容易,越来越困难。 因此,疫情防控给农村人打工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降低了家庭经济收入。 眼下农村腌制腊肉和灌制腊肠,所消耗的猪肉,大大降低,为了家庭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他们不得不减少猪肉的消费和支出,所以,2022年猪肉市场的需求量整体不如往年,必然使猪肉需求量大幅度的减少,将造成猪肉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3 生猪产能居高不下使供需失衡 现在的养猪户都是中大型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养猪户,都是资本控制养猪,都是为了经济利益,生猪价高涨的时候,既以量又以价,获得高额回报,价格下行的时候,采取压栏惜售,垄断市场,使生猪供给量大幅度的减少,迫使生猪价的震荡回升,从而获利。
猪价断崖下跌的主要原因有市场供需关系,大众的消费能力,大众的营养导向等。
猪价的断崖式下跌通常跟市场供需有直接的关系。因为猪价的大幅上涨,会导致市场需求迅速下降,购买猪肉的消费者规模大幅减少,所以猪价也会随之断崖式的下跌。另外,如受疫情等原因的影响,大众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受到了冲击。猪肉价格过高就会导致购买猪肉的群体大幅减少,最终也导致猪价的大幅下跌。而且从营养的角度看,大众目前对猪肉的爱好程度在下降,更偏向于羊肉和牛肉,所以猪肉的消费量也下降。
猪价接连下跌,养殖户叫苦不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看过一个段子,犹太人调查后发现一个开个加油站挺赚钱的,只开一家的情况下。别的犹太人也发现了,于是在加油站旁边开超市、餐馆之类的,都发财了。
中国人发现开加油站挺赚钱的,于是你在附近开一家,我在附近也想办法开一家。于是市场或许饱和,就打价格战,最后都撤退了。
猪价迎来“十一连跌”,为何近期猪价下跌?会跌成“白菜价”吗?
生猪价格下跌,在于市场需求规律而定,这种规律归根结底有“供需”双方,以及外部客观因素多方面决定的结果。那么,生猪价格会跌成“白菜”价吗?
打个比方说:市场上就一斤猪肉,有100位消费者选择性需要,肯定价格是要涨到让人咋舌的地步,那么,就其中有人会盘算一下,不如去购买别类的肉质品代替。有人看到其中的利润,就会投入到生猪生产中去。当生猪生产供应量逐渐多了,好比说市场上有50斤肉,100位消费者选择性需要,如果猪肉价格太高,消费群体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季节性或者别的因素,选择少吃,或者其他肉类代替,猪肉价格逐步降落在所难免。
我们当地的猪肉价格,普通猪肉从当初最高峰的33元/斤左右,降低至如今的22元/斤左右。猪肉价格下降预示着生猪存栏量在恢复,也说明生猪价格降低在所难免。随着生猪生产逐步恢复,消费者需求量逐步恢复正常,当猪肉消费量与生猪供应量持平,猪肉价格会逐步回落至常态值范围。
无论对于养猪户,以及消费者,大家都希望能够维持生猪价格平稳,在一个双方都能认可的范围内波动。但是,生猪生产产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大。好比非洲猪瘟,这种客观因素,一夜之间能够让生猪成“白菜”,同样也可以一天让生猪变成“金猪”!而正常的生猪产业,会随着市场需求量调整生产量,不会出现这种“过山车”的价格波动。
说白了,当供需严重失衡的时候,生猪价格就会发生很大的波动,主要是由于不可控制的种种客观因素造成的问题。而在供需较平衡的大多数情况下,生猪价格波动不大。如今的生猪价格回落,属于正常现象,跌落至“白菜价”,在没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今年不太可能。因为,生猪价格有跌落空间,存栏量远远没有达到过剩时段。
《毫不夸张地说:“今年可能是未来十年肉价的高峰”,你看明白了吗?》
近期,随着猪肉价格不断下跌以及生猪期货获批,猪价再次成为市场热点,大家对该最强猪周期拐点的猜测声更是此起彼伏。
前段时间,万科一个招聘广告引起了热议。公告显示 ,万科于2020年3月正式成立食品事业部。食品事业部在业务开展初期将布局生猪养殖,目前猪场招聘岗位包括聚落化猪场总经理、驻场开发报建专员、兽医等。看到没,知名房企万科都开始养猪了!该消息甚至引发了卖房和养猪哪个更赚钱的大讨论。
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宏观数据,4月CPI环比下降0.9%,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同比上涨3.3%,重回“3时代”,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预计,猪周期同比见顶将成为推动食品CPI趋势回落的最重要因素,非食品CPI不大可能出现明显的补偿性反弹,其维持年内CPI趋势下行的判断不变。
最近猪价确实下跌了,猪肉概念股开始回调了,难道猪周期拐点真的来了?
据悉,虽然供给端尚未出现急速扩增的景象,但从2月中下旬以来,国内生猪价格却呈现出持续阴跌态势。
农业部数据显示,5月6日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报43.02元/公斤,创2019年12月30日以来新低。其自2月19日报出50.08元/公斤的阶段高点后,已连续近3个月维持降势。五一小长假期间,虽然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缓解,消费市场获得明显提振,但生猪价格和需求并未见明显起色。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此时说拐点仍为时尚早,而且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美国的疫情影响到了肉类的供应。
据报道,自疫情大流行以来,全美已有至少40家肉类屠宰场和加工厂停业。受此影响,美国每周肉制品产量同比下降36%,全国各地都出现现货短缺现象。
市场人士认为,疫情下,海外冻品出口量减少,对我国出口量或会下降。但是由于进口体量相对还是很小,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影响不会太大。至于后期国内生猪价格走势,从需求的角度看,随着国内疫情影响减弱,复工复学速度加快,猪肉消费需求有可能回升。而且从过往价格走势看,每年5、6月份之后,猪肉价格也将呈现回升态势,因此预计6月份后,国内生猪市场或将回暖。
广州期货分析师刘珂表示,目前我国猪价走势依旧偏弱,北方地区降价现象稍显趋缓,南方区猪价下跌幅度依旧偏大。
从当前情况来看,一方面是生猪产能在逐渐恢复,进口冻肉快速增长,3月份全月进口生猪制品同比去年多近200%。另一方面,疫情对猪肉的消费也产生了较强的抑制作用。再者,当前大猪、白条猪走货不佳,屠宰企业频繁压价,养殖户也出现了较为恐慌的抛售,因此猪价近期走势偏弱在所难免。
“但是从大周期来看,今年整体供应偏紧也是事实,虽然目前大型养殖集团不断投产,但是今年的猪肉产量大概为3934万吨,较去年的4255万吨下滑7.5%,供需缺口在1000万吨以上。而且由于疫情影响,进口国供应出现问题,因此整体还是偏紧的,尤其是进入下半年,节日较多,对猪肉消费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从猪周期来说,今年可能是未来十年肉价的高峰。”刘珂认为。
至于拐点是否已经到来,刘珂觉得真正的拐点应该在下半年出现。“现阶段的养殖场投产,也要半年左右才能出栏,且生猪消费具有季节性特征,现在是淡季,价格自然弱,但是到下半年9、10月份,国庆、中秋等节日到来以及气温降低都对肉制品的消费有刺激性作用,下半年才是猪肉价格博弈的主场。”
我是家庭主妇,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发言权,[捂脸]为了孩子营养,猪肉无论贵贱都要时常买点回来。安庆岳西这边的人,甚至整个安庆地区最长买的就是猪肉,乡镇羊肉牛肉基本上见不到卖的,县城还有那么一两家卖牛肉的,整条街猪肉摊子一个挨着一个。这边卖猪肉的摊贩你买他一斤猪肉他不卖,嫌你买的太少,一般最起码要买两斤起头,你买的越多他越高兴。这里的人习惯一次买几斤回家慢慢吃。最近六七年,猪肉从十二三块钱一路涨到三十二三块钱一斤,普通老百姓是望猪兴叹,吃不起啊!最近好不容易猪肉从三十多下降到二十块钱左右,人们是喜大普奔,那天到附近一个超市,买猪肉的人排成了长队。猪肉价格回到正常价格是众望所归,但是再怎么跌也不会跌到蔬菜价格。
你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猪肉价格为什么会跌?
因为去年十月份开始猪肉价格一路飙升,国家也是给了养殖户很多优惠政策和补贴,鼓励很多人开始养猪,而且一般小猪六个月左右就会出栏,从去年十月份到现在刚好六七个月,小猪开始大量出栏,猪肉大量上市,所以最近猪肉价格开始下跌。
二、会跌成白菜价吗?
这个可以放心,是绝对不会的,首先咱们明白一个问题,去年猪肉为什么会涨那么高,搞养殖的朋友都知道,前两年环境保护是一个让养殖户头疼的问题,所以很多养殖户干不下去了,所以出现猪肉求大于供这个现象,那么去年国家鼓励很多养殖户和企业开始养猪来缓解国内猪肉不足的问题,最近猪肉价格开始回归理性,因为国家也不会让这些养殖户丧失信心,所以也会对猪肉价格进行保护,以保护在猪肉不足的情况下给给我们提供猪肉的这些养殖户,最多会跟以前价格持平,所以放心吧!
昨天的时候,猪肉价格又上涨了!前些日子已经降至21元一斤的猪肉继“十一连跌”之后,又小幅攀升,这不今天去肉店割肉,价格又涨了2元,23元一斤了。所以说,这猪肉跌至“白菜价”在三五个月里是不可能的。
今天去参加朋友儿子的婚礼,正好酒店在罗山脚下,这不趁着饭后机会,又到罗山脚下的山坡上撸了些野生花椒芽。上次的花椒酱已吃的差不多了,回家再做一拨儿。做花椒酱少不了肉丁,去买肉时才发现,肉价涨了。
肉价上涨也在情理之中,随着学校复课,这学生在食堂要吃饭,肉菜的销量势必增多。昨天是农村完小3至5年级学生开学第一天,这原本从寒假就已放假,食堂中就得全部购进菜肉,所以这销量增多的时候,也拉升了猪肉价格。
前一阵子,原本想结婚请客的人家,由于疫情影响,酒店都不营业,这不今天参加的朋友儿子的婚礼是这5个月来的第一场。北方人婚宴上有道特色菜,叫“有头有脸”,其实就是一半拉猪头,哪家婚宴不得几十桌,按两桌一猪头算,一场婚宴最少得几十头猪吧,你说这肉价能降下来么?
年内估计想让猪肉跌至“白菜价”是没希望了,但只要是能维持目前20元上下的价格,不再上涨就不错了。毕竟目前的猪价对生猪养殖户来说,还有利润空间。而对于消费者来讲,比起年前最高价也降了12元左右。
猪价前一段时间里下跌,与前期人们没赚到钱有直接关系。到出栏的时侯如果继续饲养,也只会增加养殖成本,何况这个价位还有利可赚,降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猪价紧急变脸,再次下跌!市场发生了啥?
猪价紧急变脸,再次下跌!市场发生了啥?
8月底政府发出在9月份上市中央储备猪肉以平抑市场猪肉价格上涨过快过高,使广大消费者能够消费猪肉,欢度中秋节、国庆节和元旦节。消息一出,散养户大量出栏肥猪,期望在中央储备肉上市前卖出一个好价钱,大量肥猪上市,造成短时间内上市肥猪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导致猪价紧急变脸,再次下跌!但是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每斤价也就是下跌一、两角左右,下跌是非常缓慢的,养猪人也不必恐慌,猪价不可能大幅度下跌的。
逢节必降是近几年国内畜产品价格变化的总体趋势,政府为了平抑市场猪肉价格上涨过快过高,保障平民百姓能够平价购买到猪肉,欢度国庆节、元旦节和中秋节,每逢节日都会上市中央储备猪肉和进口低价的猪肉来平抑市场猪肉价格。现在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物价是由市场供求状况来确定的,如果上市的猪肉量过多,达到供大于求的状况,市场猪肉价格就会下跌。如果上市的猪肉量过少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市场猪肉价格就会涨价。过去的是计划经济,就是由政府管理市场物价的部门制定物价,物价一旦制定就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不会调整。而市场经济的物价是时常波动的,上午的价格与下午就不相同。如果猪肉价格上涨过高过快,政府就是通过投放中央储备猪肉或者大量进口低价的猪肉来平抑市场猪肉价格。如果肥猪价格过低,低于生产成本,政府就采取收储肥猪,减少上市的肥猪数量,以达到供求平衡,猪价回升到正常价位上。
临近中秋节和国庆节,市场猪价和猪肉价格上涨过快,就在8月27号以来,每斤猪价就上涨一元左右,猪肉价是持续上涨价,为什么近期猪价会发生大涨价呢?我认为一是随着进入立秋后,伏天即将结束,气温的逐渐下降,人们对猪肉的消费量明显增加,进入了一年中猪肉的消费旺季,猪肉消费量大幅度增加,相应价格就会上涨。二是消费猪肉的主力军——学校陆续开学,猪肉的消费量大幅度增加。三是进入了新猪价格周期,这次猪价格周期应该是猪6月底就已经进入了,这次新的猪价格周期是平稳过度的,但是进入新猪价格周期初期,猪价或多或少要上涨的。四是一些养猪人依据多年来的经验,国庆节、元旦节猪肉价格会出现大的上涨,因此大量囤积肥猪进行二次育肥,肥猪上市量大量减少,同时屠宰企业和猪肉零售商共同哄抬物价造成的,尤其是一些网络上的主播一天到晚声嘶力竭地鼓吹猪价大涨,造成养猪人囤积肥猪,期望价格大涨,现在一些养殖场囤积肥猪进行二次育肥,造成上市肥猪量减少,同时屠宰企业进行了垄断,压价收购,抬价销售,造成市场猪肉价持续上涨,上涨幅度比猪价的上涨幅度大。五是养猪人认为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到来能够拉动猪肉消费量的增加,虽然能够拉动猪肉消费量的适当增加,但是作用并不明显,是暂时性的,中秋节主要是消费月饼,而现在制作月饼主要的馅是蛋黄、五仁类,用新鲜猪肉作馅是比较少的,只是中秋节那天猪肉消费量适当增加。
猪价紧急变脸,再次下跌!其实猪价不可能大幅度下跌,进入了猪肉的消费旺季,猪肉消费量是大幅度增加,随着气温的下降,又将进入制作腊肉、腊肠、香肠、坛子肉的季节,猪肉的消费量会大幅度增加,一年中猪肉的消费主要集中猪农历冬月份和腊月份,因此今年猪价大概率猪每斤12元左右波动,很难超过每斤13元。现在每斤肥猪的生产成本为7.5—8.5元,有的养殖企业公布了他们的生产成本是出栏一头肥猪的生产成本猪600多元。也就是说,普通养殖场出栏一头肥猪养殖利润现在超过800元,而饲养管理和经营水平高的养猪企业出栏一头肥猪养殖利润已经超过2000元,养猪已经是暴利产业了。因此养猪不可能无休止地提高销售价格。如果利润过高,现在的各个行业由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反反复复的发生,经营是不景气的,如果养猪业利润这么高,那么社会资本就会大量涌入养猪业,养猪利润就会大幅度缩水降低甚至出现深度亏损。
今日猪价下跌,养猪难,明明市场缺猪,为何猪价还下跌?
猪肉并不是不能替代的食品。受非洲猪瘟影响,可以肯定的是会有一部分消费者选择少吃或者不吃猪肉,从而选择其它肉类食品。个人认为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猪肉价格没有突破历史高价位的条件。
我的观点是有四点,第一,非洲猪瘟的影响是最大的原因之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食物安全方面,人们越来越重视!不再简单的吃好喝好,而是怎样吃才更健康!!第二,现在的网络信息越来越发达,人们对于突发的状况能够及时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导致大众有一定的恐慌情绪!进而影响消费需求!第三,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让人们不再仅仅只购买猪肉,更多的是可以替代猪肉的其他肉质品,比如,鸡鸭鱼肉,牛肉,羊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第四,在整体经济下滑的同时,无论是养猪还是猪肉零售都是处于饱和状态,供大于求!也是导致猪市不景气的原因之一!
今日猪价下跌,养猪难,明明市场缺猪,为何猪价还下跌?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今天的生猪价格:
最近两天的猪价已经稳住了,只有少数地区继续下跌,还有部分地区猪价上涨,多数地区的猪价是保持稳定的。可是稳定并不是养猪朋友期望的,他们期望的还是上涨。可实际情况,不论是专家口头说的生猪存栏持续下降,就是在实际上的生猪存栏也有很大幅度的下降,那么问题就来了,明明市场缺猪,为何猪价还下跌,迟迟不见上涨?
1、生猪需求量不高
虽然现在的生猪供应量不高,甚至相比往年有很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受季节性消费低迷的影响,以及较高的猪肉价格对生猪消费的影响,使得生猪消费持续处于低谷,而生猪就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自然生猪价格难以上涨。
2、进口肉的冲击
虽然3月份的进口猪肉量还没有公布出来,但是最近一次可以排到历史前三的美国进口猪肉量确实对短时间内国内的生猪消费形成了较大的冲击。
3、部分地区存在抛售情况
虽然现在非洲猪瘟的发生率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据笔者了解依然有部分地区的生猪会不同程度得表现出非洲猪瘟的疑似症状,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就会引起养殖户的恐慌而急于出手生猪,使得一些地区的生猪供应在短时间内偏高。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生猪和猪肉调运相对比较频繁,使得更多地区的猪价长时间偏低,无法上涨。
今日我国猪价持续震荡,多地猪价仍然处于下跌态势。现在已经是三月下旬,整体来看目前猪价大幅度上涨还没有来临。我国生猪存栏普遍下降的前提下,后市猪价上涨预期明显,但是目前猪肉消费终端低迷,即使市场缺猪,但是猪肉整体需求并不大,猪价很难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目前市场缺猪是整体状态下的市场环境,但是由于三月上旬的猪价出现迅猛上涨态势以后,养殖户存栏积极性明显偏高,而消费端却不见气色的情况下,目前市场整体生猪供应还是比较充足的。其次,受到非洲猪瘟影响持续以及三月初我国进口一定数量的猪肉也对目前消费低迷的猪价市场造成不小冲击。
猪价再次进入阴跌以后的僵持阶段,根据猪价网统计,今日我国整体猪价开始出现回暖,但是还是有部分地区猪价是处于下跌态势。目前来看,我国整体生猪均价主要在7.0~7.4元/斤之间,整体变化不大。
从长期来看,我国猪价后期上涨预期明显。随着生猪存栏和可繁育母猪数量的大幅度下滑,我国猪肉消费市场开始出现回暖的阶段,猪价也会跟着上涨。而且由于后期看涨,很多养殖户目前补栏积极性很高,而仔猪供应明显偏紧,仔猪价格也一路不断上涨。到目前为止一些地方一头外仔猪价格已经高达900元/头,这也给很多急需补栏的养殖户增加更多的养殖成本。
根据我国目前的猪价走势行情分析,在今年5月中旬的时候猪价预计拐点将会到来,而且随着后期生猪持续偏紧,猪价后阶段上涨明显。同时近期我国已经进行了第三次冻猪肉收储工作,这对于目前猪价也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
疫情方面,目前依然持续,但是形势跟去年相比已经好了很多,养殖户目前需要做的是把猪养好,同时做好猪瘟防控,同时根据行情适当补栏是可以的。